- 揭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纱 · 前世今生(下)
- 揭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纱 · 前世今生(中)
- 揭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纱 · 前世今生(上)
- 今日小暑·愿您浅握清风,余生皆安~
- 炎炎夏日,赤山湖给你视觉降温,并提醒你注意防暑降温~
自三国吴赤乌年间
(公元238~250年)
孙权遣兵修浚赤山湖至今
这座古代人工湖泊
已走过1700余年的历史
赤山湖这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水域
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
见证了古代灌溉技术的智慧与辉煌
还记录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
随着时代的发展,为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与人口的增长,赤山湖及周边的围湖造田运动并没有停止。人进,则水退。鱼塘、圩田面积不断增加,湖面面积不断缩小,直至后来,大湖面完全消失。今天小编就继续跟大家聊一聊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,由于人类的无度索取,赤山湖及周边承担了哪些环境问题与水患压力呢?
上世纪70年代,赤山兴建红砂场,人工开挖红砂,到80年代中期,年销售红砂达1.2万吨。然而由于过度开采,导致赤山山体裸露,植被覆盖率很低,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。
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,在兼顾防洪抗旱与农业灌溉的前提下,赤山湖大湖面及周边滩地被开发成规模化渔场。但渔场建成后,赤山湖内湖大水面完全消失,仅剩外围环河2.3平方公里的行洪通道,赤山湖片区的洪水防控形势也随之变得被动。
赤山戴帽子,圩里喊老子。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,区域性、突发性强降雨明显增多,洪涝灾害频发,渔场连年受淹,赤山湖周边及下游地区面临巨大的水患风险,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极大的威胁。
除此之外,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饲料和药物,增加了赤山湖及周边水域氮磷等物质的负荷。水体富营养化严重,水质不断恶化,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,许多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,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。
与此同时,工业废水、生活污水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湖体,也严重影响了水体健康,藻类大量繁殖,水体透明度降低,溶解氧含量下降,使赤山湖及周边水生生态系统遭受了进一步的破坏。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,人们通过改造自然,获得了经济利益,却违背了自然规律,破坏了生态平衡、防洪安全,历史的经验与教训催生出新的发展观念——必须尊重自然、顺应规律。
一路走来
赤山湖因水而生、因水而兴
却又因水而困
新时代来临
赤山湖如何利用自然规律
践行生态文明理念
摆脱困境实现华丽转身
下期接着为大家讲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