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分类
湿地八景
湿地新闻
湿地科普
揭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纱 · 前世今生(上)

自三国吴赤乌年间

(公元238~250年)

孙权遣兵修浚赤山湖至今

这座古代人工湖泊

已走过1700余年的历史

赤山湖这一片古老而又年轻的水域

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

见证了古代灌溉技术的智慧与辉煌

还记录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历程


随着时光的流转,如今的赤山湖已从单纯的农业灌溉角色中走出,转型为水利和湿地功能并重,科普与科研效能并存,生态和观赏功用并举的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水利风景区。她的故事,也因此添上了更多生动的色彩。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揭开赤山湖灌溉工程的神秘面纱,聊一聊她的前世今生。

在我国古代人工湖泊中,赤山湖历史地位极高,仅次于芍陂(què bēi)与鉴湖。三国时,吴大帝孙权为避长江天险,派重兵开凿了破岗渎,成功将太湖流域丰饶的物资,经赤山湖,下秦淮河,源源不断运往京都建邺(今南京)。

据史迹查考,为解决人工运河高程变化问题,破岗渎上下共有十四埭(堵水的土堤),时兴时废,先后通航达340年之久。该人工运河是国内最早有史料记载的人工梯级运河。孙吴时期的大规模兴修,奠定了赤山湖作为江南地区重要蓄水灌溉湖泊的基础。

赤山湖因山而得名,数易其名,其名称最早记载于《茅山志﹒太玄真人内传》,“大江志东,金陵地左有小泽。”梁时隐者陶弘景云:“小泽即丹湖也”因此,赤山湖的第一个名字是丹湖。那时,山名曰丹山。

之后几次有历史记载的更名如下:东晋建武二年,山名为赤山,湖名为赤山湖。唐天宝十三年,改山名为绛岩山,湖名随之更为绛岩湖。宋朝时,复改绛岩山为赤山,湖再次改名赤山湖。

赤山湖湖圩面积与王朝兴衰历来密切相关。王朝兴,则水利兴,湖禁严格,面积就大;王朝衰,则湖淤塞,管理无序,甚至废弃。总体来看,随区域人口增长,圩田面积增加,湖面缩小。随后的朝代,尤其是唐宋以来,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,赤山湖及周边的水利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,成为保障周边数十万亩良田免受旱涝灾害的重要屏障。

赤山湖及周边水域的水利斗门、涵洞、水则碑等水利设施的科学布局,以及水闸与堤坝的巧妙结合,还有最早的湖管条文制定,无一不彰显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。

江苏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

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,地址:江苏省句容市西南部,热线电话:0511—8078 8988

苏ICP备18041161号-1 © 版权所有,2004-2024,联盛传媒提供技术支持。